加拿大會所曾在2017年推出創廠也是加國威士忌史上
最高年份40年(45%),裝了7000瓶僅在美加地區販售,
但這產品要視為一個獨立個體,與後續介紹無關。
該廠在2018年宣佈了Chronicles(編年史)計畫;
簡而言之就是從2018年~2027年的10年間,
會依序推出41~50年的裝瓶產品:
2018年推出CC41年、2019年推出CC42年...,
依此類推,直到2027年推出CC50年為止。
這次入手的就是託世賢兄從日本拉回的編年史第一版,
45%、總裝瓶數12000瓶,瓶上無標示獨立瓶號。

90595629_4249966881695993_8408442047303778304_n.jpg
               [飲 酒 過 量    有 礙 健 康]
開瓶之前想講的東西可以分兩方面來說:
1.酒廠以上述方式發行的系列作方式
類似Talisker的Bodega系列,只是更為壯闊
(Bodega只有40/41/42年三部曲,一樣分3年推出上市),
雖然我對加拿大威士忌探究有限,但可以確定的是
這10瓶酒若都能順利發行,
依照小批次勾兌的裝瓶數(數千至上萬瓶)來看,
該廠手上1977年(含更高)的庫存頗豐。
看格蘭利威搞到連單桶50年都得跟IB買回才有得裝瓶,
宣傳文宣上還粉飾太平,搞出一副大廠派頭,
再看看CC的厚積薄發.......,
套句我的好友杜鵑兄說過的話當結論:
「這樣做才能體現一個蒸餾廠價值所在。」

2.有人問我怎麼不等到最後再直接攻頂就好?
原因有兩個:
第一當然是先求有再求好,
第二是到目前為止的41/42年裡41似乎較有趣,
大陸人介紹提到這品項裡還含有一些干邑白蘭地
與雪莉酒(沒錯;就算所言屬實也符合加拿大威士忌規範),
而42年看來就僅是一般威士忌了。
=====================================
記得去年我揪了四個志同道合的社員要一起團購這瓶酒,
用Wine Search找遍美加地區的酒類販售網站,
找到適合的價格、足夠的數量、填好訂單與航運單,
結果對方不接受台灣信用卡要我改用Paypal,
導致計畫擱淺...,但或許是裝瓶量過多,
有少量的貨被日本拉進國內試水溫,

還在限定期間內舉辦半價販售的促銷活動,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到最後它還是落到了我手上。 XDD
年紀越大越相信酒與人之間或真有緣分存在,
這個例子大概就印證了所謂的佛系買酒法吧?

90521634_4249967121695969_1509784466011193344_n.jpg
               [飲 酒 過 量    有 礙 健 康]
90428642_4249967345029280_353499774378311680_n.jpg
               [飲 酒 過 量    有 礙 健 康]

arrow
arrow

    黑夜浮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