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今晚主角是威士忌中還算少見的實驗性質產品,
"楓糖桶過桶"(裝瓶數量少,並未在台灣發售)。
簡單解釋一下龜田所謂的"楓糖桶"是怎麼回事:
首先,先買下已裝過美國波本威士忌的橡木桶,
簡介:
今晚主角是威士忌中還算少見的實驗性質產品,
"楓糖桶過桶"(裝瓶數量少,並未在台灣發售)。
簡單解釋一下龜田所謂的"楓糖桶"是怎麼回事:
首先,先買下已裝過美國波本威士忌的橡木桶,
簡介:
未入桶的新酒在日本業界稱為
New Pot=New Make[蘇格蘭]=White Dog[美國]。
入桶後未滿三年不算成品不能稱作威士忌,只能稱為
New Born=Young Spirits[蘇格蘭]。
簡介:
今晚主角是在去年歲末社團月會和社員交換得來,
同品牌50年都寫了,酒無貴賤,合格的品飲人也不該存在偏見;
既然有機會喝、樣本充足、也非難事,就順手留篇記錄。
#品牌介紹請自行使用品牌名於部落格搜尋引擎搜尋
承蒙胡毓偉老胡看得起,在Whisky Fest Takao 2023舉辦前夜,
邀請阿黑參加他公司代理的新潟龜田蒸溜所產品發表會,
除這款酒的品飲紀錄之外,
當晚心得、相關資料彙整我也分類放在下方跟各位分享。
#文長慎入
簡介:
位於Dufftown,1990年才成立的Kininvie歷史相當年輕,
在台灣較常見的是小批次23年1~3版、17年一款,
以及單桶一支,再後面就沒什麼產品消息了。
除單桶原酒外,裝瓶時酒精濃度大都固定在42.6%,
簡介:
安努克18年自西元2014年發表後,始加入酒廠核心產品系列;
和12年/24年/peatheart(NAS泥煤款)同作為常態商品發售。
因為查找到的相關資料相當稀少,故無法確定產品製作
是使用足齡的波本桶+雪莉桶直接做雙桶型的小批次勾兌?
簡介:
1.酒造:
被藍海與青空包圍,久米仙酒造成立於西元1952年,
以製作日本琉球群島在地酒款泡盛起家。
"泡盛"為一種用由大米製成的蒸餾酒,
Kirin-Seagram時期的產品;
取名Hips(臀部)原因大概是瓶身後側做弧面設計,
能貼合臀部曲線方便放進長褲後面口袋。
推出當時做了三種規格:720ml / 360ml / 200ml,
我手上的是360ml版本,扣掉200ml隨身瓶不算;
目視:
澄澈的深紅褐色,酒腳中等粗細,流速極緩。
聞香:
一開始給了極大量煮熟紅棗裡濕熱鬆軟的黃色果肉、
在Malt Whisky Year book曾經提及:
該廠1990年首次以Knockdhu(酒廠名)裝瓶
單一麥芽威士忌。
1993年,改用anCnoc之名發行單一麥芽威士忌。
Ok,所以用現代角度來解讀它就是anCnoc;
此酒調性與該廠我喝過的泥煤款大同小異,
今晚不再贅述其風味呈現,就藉著它來好好談談,
"什麼是阿黑心目中理想的泥煤威士忌?":
該廠產品改名anCnoc後,推出過近10款非常態泥煤酒款;
早期產品(清一色綠瓶/黑標/46%/NAS)紙筒和酒標
目視:
澄澈的淡黃色,酒腳細長、流速中等偏緩慢。
聞香:
濃厚海梨柑的香甜味、稍嫌人工了些的香蕉
(比較近似香蕉油)、雨後溼潤的清新草地、香草、
好友Baijee Lin兄去年底到鹿兒島參加友人離婚典禮,
順道繞去津貫蒸溜所玩樂時帶回的酒廠遊客限定版,
印象中聽他說售價約日幣一萬出頭。
由酒標上無總裝瓶數標示以及偏低的酒精%數判斷,
單桶無疑,但應是稀釋後裝瓶。
開瓶後猛然襲來生薑、芹菜、茴香氣息讓我有些傻眼
(搞得像現打果菜汁是怎樣? XDD),
飲用則以香茅與檸檬油為主要基調,口感清爽,
像加厚數倍的安努克12年,純飲壓力頗大,
但辣口溫暖的餘韻也很適合如今晚般的濕冷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