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昨天的文,今天發表
[飲 酒 過 量 有 礙 健 康]
Glen Scotia 25yo、48.8%
買的原因很簡單;
(1)想起說話算話、投湖自盡的Duncan MacCallum先生,
難免物傷其類,即使相隔百年,
我大概還是能體會他當時的心情與想法。
(2)酒廠文宣明確告知組成皆為波本桶熟成,
勾兌後置入首次充填的波本桶Married一年再行裝瓶,
這種很波本桶的東西我自覺很可以,
賭徒也當的熟門熟路,不差這一瓶。
(3)從現實面考慮,產品桶陳年份↔酒廠休停時期
在西元2019年會出現為期六年的死亡交叉,
只是單純希望不要到時買不到而已。
=======================================
[飲 酒 過 量 有 礙 健 康]
(1)Talisker 30yo、49.5%[2008 Edition/3000bts]
這真是一間悲慘的酒廠;三年前代理商辦官方品酒會,
自己倉庫都沒高年份存貨還得跟酒專調。
該廠產品我每次都喝不多,即便喝了也沒有追酒慾望,
只是目前市面上沒啥好買,價格又平實就乾脆ok,
喝不多到時慢慢喝就好,現在也沒有自然強度版可買,
新版45.8%建議售價都比我的入手價還高啊~
在台灣飲酒人講到Talisker,
每個都靠北說大力有多好有多愛,
結果沒幾個人要買,算是典型叫好不叫座的品牌,真悲哀。
再怎麼說總是間有代表性的酒廠,
自詡是個收藏家,當然要收一隻聊表心意。
當時有2008(49.5%)/2009(53.1%)可選;
除了本來就不特別偏好高酒精度外,
雖然知道沒標示Vintage的威士忌不能這樣計算,
但就很阿Q的想著2008-30=1978,
對我而言附加價值就是又一瓶(變相的)年份酒入袋。
(2)Bowmore 1988 Port Wood Matured 21yo、51.5%[7200bts]
吸引我也是因為官方文宣上寫的:全程於波特桶熟成。
這麼威的玩意不買來試試,怎麼對得起自己好奇心呢?
這品項跟目前市面上偶爾可見的
Bowmore 1989 Port Cask Matured 23yo、50.8%
[裝瓶數不明]是類似的東西,
同樣都是全程波特桶熟成小批次自然強度裝瓶,
但年份少兩年、價錢低不少,於是買回來充實資料庫。
=======================================
[飲 酒 過 量 有 礙 健 康]
Bowmore 1984 Bourbon Cask Matured 30yo、47.6%
[500bts]
雖然這間酒廠我喝過的產品都有種詭異的甜膩感,
跟大力一樣無法喝多,喝完也不會想追,
但收一隻波摩高年份原酒一直是我的夢想。
觀察了兩三個月,這陣子波摩高年份瘋漲、
市面上大多數也都雪莉桶居多,
想起我家老三Yu-feng Yan前年買了瓶波摩1984,
一問之下剛好是波本桶、
剛好30年,除了感謝他願意割愛以外,
還要感謝他原價讓我沒賺半毛錢。
但追老東西還是要付出相當代價,
這瓶酒又再次打破我不買20000元↑品項的原則。
=======================================
有耐心看到這裏的各位,請您想想:
為了買四瓶酒,囉哩叭唆的講了一長串理由;
卻沒半個是為了看好未來會賺錢的......,
跟著這種人買酒想當投資?
哪裡會有什麼前途呢?(怒摔筆~)
重點:
如果今天你真心喜愛某事物,
我相信你可能會在購買之前理性思考
掂掂錢包量力而為。
像我這種不論金額非得之而後快的,
才是不正常。
但你絕對不會在購買前或購買後想著:
"這東西買了之後可以為我賺多少錢。"
如果會有後續的利益計算,
我不認為你是真的發自內心的愛它。
那麼,各位,我們下次再見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