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喝酒只聽音樂的夜晚繼續寫長且實用性低的文:

很多人說過:"男人是視覺系的動物";
這理論在我身上的確得到充份印證,
雖然本人手邊有早至1960年代蒸餾的收藏,
但只要大約在西元1990年前
裝在酒標泛黃、造型老土酒瓶裡的市售老威士忌;
不管再珍貴,我都會翻出興趣缺缺的死魚眼,
更別說那些193X→195X就裝瓶,酒標都爛得不成樣子的古董了,
漫長歲月的摧折,過程有沒有妥善保存都不清楚,
每次看到時心裡OS可不是"靠~今天能喝到這個真爽!",
而是"啊娘喂~那酒還能喝嗎?"

太早期的SMW缺乏酒廠系統性(品項不齊全/選擇太少)、
如今的SMW則是因集團化成本考量變得太過整體與大眾化
(我最愛舉的例子就是各大酒業集團於蘇格蘭本島興建的大型保稅倉庫;
不管什麼酒廠的新酒入桶後都統一送到裡面儲藏,
很難說這還能帶給威士忌什麼樣的風土影響)。

==========================================

我有位親戚早期嗜好是收集杯墊;
後來轉性改收集百家姓(名片),前陣子剛好我母親忌日,
他來祭拜時順道也把之前收集的杯墊全部帶來送我。

杯墊這玩意最主要工作就是乘載杯具
以及飲用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水氣;能吸濕是首要必備條件,
後續可能會附加美觀或是紀念性等功能,
由此可得知,這些意外戰利品主要來源分別來自:
酒吧、酒商、飯店、旅館、風景區、雜貨店等。

一千來張形狀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杯墊,
也浪費我3-4個小時的生命整理篩選,
因為本社為烈酒社團,
特別把威士忌/白蘭地酒標挑出來拍照給各位看看,
也算替當時我未能躬逢其盛的歷史做個紀錄。

==========================================

圖1是威士忌:

21458121_2096466570379379_5183107614290015421_o.jpg

                      [飲 酒 過 量    有 礙 健 康]

圖2是白蘭地:

21432867_2096466787046024_5407075937264927557_n.jpg

                      [飲 酒 過 量    有 礙 健 康]
對應年代大約落在在1990-2000年間;
仔細看能各自讀出一些有趣的現象:

<威士忌部份>:
1.汀士頓[Deanston]早就進過台灣市場,
但單一麥芽當時在台灣並不流行,
才會使用"Scoth Malt Whisky"作為銷售識別
(不過看來也沒發生什麼作用)。

2.蘇格蘭調和威是主流、是王道,
美波/加拿大/日本威士忌市佔比低,品項可能也少,
距今不超過30年時間,台灣威士忌市場變化不可謂不大。

3.當時對年份觀念較不注重或是國人消費水平不夠(待考古);
並不強調販售有標示年份的威士忌,
吸引消費者的重點似乎是品牌,市場上無年份產品居多?
(附帶一提:我聽過一個說法,
世界上第一支量產且標示桶陳年份的威士忌是Chivas12年。)

目前則是酒廠與代理商整天哀爸叫母,
洗腦消費者酒廠沒老酒、老酒不夠用balabala...,
不同原因卻造成威士忌市場出現類似的局面(檯面上一堆NAS)。

<白蘭地部份>:
1.很好;除了海軍上將,能看到的所有酒商
近30年後依然都頑強的存活著(大笑)。

2.酩悅軒尼詩當時就採用靈活的調酒戰術
(雖然調製方式寫得超簡陋),純飲/加冰/加水/調酒任君喜好,
這也不失是擴大產品銷售量與市佔率的好辦法
---君不見直至今日仕高利達也還在做同樣的事?

調酒這檔事真是經得起時間考驗,歷久不衰。

arrow
arrow

    黑夜浮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