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納哈本18年46.3%、L6平底版(註1):

目視:
深紅銅色、酒腳流速中等偏快。

聞香:
十分明顯的雪莉桶調性、酒精壓迫、葡萄、
木質、幾可忽略不計的硫味與煙燻、鹹話梅。

純飲:
初入口甜而易飲,與Cream Sherry有些相似,
甜度較低,多了木質味,酒體中等、酒感平順,
帶了點不很明顯的葡萄乾。

與以雪莉桶威士忌著稱的Glendronach[格蘭多納]相較;
飲用壓力較低;相對的,也少了重雪莉桶能給人的溫暖感
(所以夏天才喝的下),乾澀、尾韻長,
以(並不是那麼討厭的)微苦與辛辣作結。

13466334_1464612073564835_792969811869523115_n.jpg

                      [飲 酒 過 量    有 礙 健 康]

=======================================

註1.關於布納哈本改版後酒瓶底部的差異性;
請參照拙作:"微小的部份"。

補遺:
1.L6應該是該酒廠由43%綠瓶→46.3%咖啡瓶的第一版,
至於瓶底由平面改為內凹的原因;在實際飲用過兩款後,
我較支持是由於過桶差異的識別用途。

另外,我必須說,這產品跟Ardbeg Ten一樣,
都是同品牌名、同酒精度,
而年份版本勾兌差異天差地別的例子;
差異巨大到使我無法理解
業者念茲在茲的酒廠精神究竟為何物?

2.酒標上已註明自然原色、非冷凝過濾[圖二]。

3.以18年非冷凝的官方裝瓶威士忌來說:
香氣構成的複雜度、
以及飲用後餘韻縈繞的長度與持續力都很好,
可惜飲用時所給予的內容稍嫌貧乏;
我一位有喝茶習慣的酒友形容得很好:
"像一杯浸泡了太久的濃茶"。

除了一開始的甘口、最後縈繞不去的苦辣乾澀,
能給你好感與深刻記憶的,並不多。

4.現行布納18有開瓶後不耐久放、
風味會很快散佚的問題,我期待這版本能好些。

 

arrow
arrow

    黑夜浮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