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14年11月,帝社啟動了Mortlach精品化計畫,
期望把這廠產品打造成如愛社Macallan般
集團的扛霸子。
這是精品化的第一步,當時共推出三款產品:
Rare Old[NAS]、18年、25年。
做法是統一%數[43.4%]、容量[500ml]、
瓶身材質[水晶瓶],然後.........
在三年多後的2018年就大爆死,
整個常態產品線砍掉重練,
改成12年/16年/20年[玻璃瓶]並持續至今。
#現行版一開始還反向加碼做成750ml容量
#是想要彌補還是良心發現就不知道了
大爆死的原因當然很多,
我自認了解並不全面所以也不妄加揣測,
以下只簡單講講喝之前對這款酒的感想。
1.莫名其妙的昂貴價格:
當時25年建議售價是28000元/瓶
(請別忘了這款酒容量僅500ml),
再來,酒精%數雖然很假掰的給到小數點;
但...43.4%四捨五入的話,還是43%啊!
#容量縮減酒精度和競品持平甚至偏低
#這會讓習慣看SPEC的台灣人看不到牛肉在哪裡
2.想講究質感卻又節省成本:
燙金的酒標直接印刷在瓶身通透的造型水晶瓶上、
金屬瓶塞和頸環賦予厚重紮實感等,的確有加分效果,
可惜瓶子畢竟是外物,喝完大概也只有被丟掉的命運。
瓶身左右兩側各做一塊造型金屬環增加金屬佔比,
可惜電鍍工法非常糟糕;擺著沒幾年,
褪色、黑點、氧化、留指紋等種種問題
形成的陳舊斑駁感完全破壞了"精品"形象。
#只做半套比不做還糟
3.水貨價格搶市引發疑慮:
上面有提到,25年公司貨建議售價28000元,
我手上是貿易商引進的平行貨,查了查資料,
在2018年2月時用11000元入手,
實際計算下來大概是打39折;
若此情此景在威士忌飲用量大的國家都有發生,
能撐三年多才爆死,
相信主因都要歸功於帝社的財大氣粗。
#除了4折不到給了我敢踩雷的勇氣
#官方說使用桶型是多次填充美國橡木桶也是主因
當然,除上述種種,今晚主角還是有其優點:
#至少它是我開過十數支金屬製瓶頭唯一沒斷塞的
#軟木塞採用較便宜的合成貨反而錯有錯著
目視:
淡紅褐色,酒腳細長,流速快。
聞香:
乾奶粉奶香味混著白巧克力甜、
水果酸香來自李子與切片蘋果、
像抓起一把沒剝殼葵瓜子的堅果表現(不強)、
薄竹片燒焦和白吐司烤過頭的淡煙燻
迫不及待衝出感覺輕浮、
奶油味和香草結合在一起、柑橘很淺,
整體感受輕盈甜美而明亮。
純飲:
根本是以"甜"為主體感受的酒款;
各種輕重厚薄長短濃淡不一的甜
依次在飲者口腔交錯。
先是果甜轉換到麥芽甜再變成蜂蜜水甜,
期間出現的香草奶油仍然都充滿甜感...。
在口中洗漱一下酒液,
要到中段
才能稍微捲出一些木質調,
伴生的單寧頗軟弱,也只是出來露個臉、
走個過場,應付一下的強度。
延伸到後段的木質加上漸強的煙燻、生薑,
才稍微打破甜味獨霸全場的局面,
酒體輕至中等、餘韻長度中等近長。
表現極為溫和甜潤,但甜感並不單一死板,
直到最後殘留的甘草還是甜的展現...,
只能說也算是首尾呼應了。
#甜甜好入喉酒精濃度低又讓我一次喝了半瓶
其他:
1.這是目前我喝過所有蘇格蘭威士忌酒廠官方裝瓶
25年(含原酒)最優秀的作品;沒有之一。
它沒有舊時代Mortlach作品宏大、磅礡、
架構分明的特色;
除了甜感還可說有層次以外,給品飲者的感受
像糾結纏繞混合成一團無序找不到頭的毛線球
卻又能渾然自成一體的奇妙狀態,
品飲者很難以憑藉嗅/味覺感受、切割,
理出其中獨立元素;硬要拆解,
結果都多是得到藕斷絲連、沾親帶故的複合式氣味。
#不需要高酒精濃度也能夠有好表現很難得
#但是沒有肉味沒有肉味沒有肉味
#從頭到尾也沒找到什麼達夫鎮的野獸
2.直到現在還是覺得當年建議售價太扯,
但以平行貨入手價格來看成品水準極高,
很願意再花錢買進第二瓶,
即便加到15000,本人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喔~對了,現行版三款我也都喝過;
與此款相比,望塵莫及多矣。
[飲 酒 過 量 有 礙 健 康]
#看背景圖就知道我給了這款酒非常高的評價
#本月開瓶紀錄數字0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