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是一位不願告知姓名的社員
託我5月帶去南社管理員交接場和社員精神同在的酒款,
因為當天大夥兒帶去的酒款太多所以本品沒喝完,
就趁機留下品飲紀錄,在此也特別對該人致上感謝之意。

關於酒廠:
最早將格蘭蓋瑞[中譯名原名"威鹿"]
引進台灣的進口商是"酒之最",成立於西元1992年,
旗下較廣為人知的威士忌商品是IB品牌Càrn Mòr[卡蒙],
至於格蘭蓋瑞,
則是努力撐到幾年前台灣三得利回收代理權後才停止。

該酒廠近代以2008年作為重要分野,
2008年之前的產品皆使用標準瓶型裝瓶,
2008年之後則改為沿用至今的酒廠特殊瓶型。

威士忌玩家從俗稱的舊名"威鹿"
到以拼音直譯改稱"格蘭蓋瑞",也是在該年正名的。

酒廠常態品&現狀:
目前僅剩Founder's Reserve[NAS]與12年兩款
[皆以48%裝瓶]販售,進入蟄伏沉潛狀態已久,
最大原因大概是2~3年前三得利投資酒廠進行製程"更新";
例如恢復自1993年即不再做的地板發麥、
將蒸餾器改造回傳統直火蒸餾形式等等。

至於是只改兩隻初餾機?還是四隻全改?
這要問社員玉少,
我已經好久沒更新這間酒廠的相關記憶了。

關於本酒款相關:
查找資料時發現當年使用Bordeaux Wine Cask Finish
[波爾多紅酒桶過桶]共有三款:
1.Glen Garioch 15yo、50%、1800bts[台灣市場獨賣]
2.Glen Garioch 16yo[Vintage 1990]、53.8%、1800bts
[總裝瓶數不明/台灣市場獨賣]
3.Glen Garioch 17yo、53.5%、1800bts[日本市場獨賣]

針對今晚主角,
從早期豪邁國際創建的威士忌論壇庫存頁面討論串
約略可以整理出幾個重點:
1.本款是格蘭蓋瑞這廠首次做Wood Finish[換桶]的產品。
2.雖標示Bordeaux Wine Cask "Finish",實則一過7年。
#都已經是可以標示Matured的程度啦
3.至於使用的葡萄酒木桶到底出自哪個特級酒莊?
或者僅僅是AOC[原產地命名控制]的產品?
當年前輩們的討論並沒有答案。
#沒有答案真是太好了
#省得我考古頭痛越陷越深
#畢竟葡萄酒阿黑可是一竅不通啊

但從查找上述三款酒各種資訊可再推論出以下三點:
1.今晚主角是格蘭蓋瑞首次推出實驗性質的市售品。
2.本品裝瓶時間約莫落在西元2004~2005年間。
3.格蘭蓋瑞在1994年遭三得利收購,
由本品開始後續推出的16年與17年小批次裝瓶數/酒精濃度,
對照同為三得利旗下酒廠Bowmore曾推出21年[Vintage1988]
和23年[Vintage 1989]的Port Cask Matured小批次產品來看,
酒廠(集團)是有計畫性的把當時過紅酒桶的存酒
依照市場反應連續用2~3年時間分批裝瓶上市販售。

==================================

目視:
紅褐色,酒腳粗,流速中等。

聞香:
六花亭的蘭姆葡萄奶油夾心餅、烘烤小西點、
蔓越莓果乾的酸味、香草、銳利的柑橘穿透感、
泰山仙草蜜等,個人感受蜂蜜和蜜餞的甜膩相當飽滿,
而木質...只存在上述各式氣味的夾縫裡。

純飲:
用口感平滑的淡麥芽甜做開場,
接著漂亮的木質調、桶味瞬間多了起來,加上酒精刺激,
會讓飲者有"這支酒好像很強壯"的錯覺,
中段開始單寧乾澀造成的摩擦阻力卡在唇齒之間,
漿果類果酸感在舌側尤其明顯。

最後,是夾雜著葡萄乾和一股讓人不那麼排斥的塑膠味
反饋進鼻腔,同時在舌面上留下蜜餞甜和一絲絲薄荷涼,
酒體中等,餘韻中等近長。

其它:
和刻板印象中各式紅酒桶過桶酒款不同,
從頭到尾都無令飲者嚐後心生畏懼的紅酒桶常見異味,
沒有劍走偏鋒、也缺乏華麗轉身,
表現中規中矩,很耐喝的一款樸實作品。

Glen Garioch 15yo、50%、1800bts、
            [飲 酒 過 量    有 礙 健 康] 

arrow
arrow

    黑夜浮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